案例名称
供应链综合金融服务应用
案例简介
(资料图)
该应用通过形成供货通、应收通、分销通、订单通等“四通”数字供应链金融整体解决方案,结合供应链上下游经营特点,打造“一点授信、链式流转、多处受益”的全新供应链金融新模式。通过大数据风控模型等能力的应用,全面创新了供应链客户授信审批方式,大幅度提升了覆盖全流程的风险智控水平,同时与企业实现了生态共创。
该应用积极响应我行“深耕浙江”首要战略,同时入选了2022年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及“科创中国”优秀解决方案等重量级奖项。
创新技术/模式应用
聚焦“降低融资成本、提升服务效率、稳链固链强链”等供应链核心需求,发挥自身供应链金融优势,依托链主企业带动作用,构建供应链综合金融服务应用,赋能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保障企业融资畅通,助推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
对供应链上下游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分析、抽象、整合,创新采购、仓储、销售、分期还款、存量资产盘活等多跨场景服务,依托金融科技持续构建全新的供应链综合金融服务应用。
1、形成“四通”数字供应链金融整体解决方案。围绕上游供应商有订单缺备货资金、供应商发货后有账期无回款、下游经销商或终端客户想扩大采购缺预付款等市场典型需求,定制化构建供货通、应收通、分销通、订单通等系列产品。
2、流程再造,打造全流程线上化服务。对客户首次接触至放款后管理进行全流程数字化改造,通过“信息资料电子化、业务流程线上化、信用评审自动化、贷后管理精密化”,为客户带来简单、美好的体验,使得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至供应链末端中小微企业。
3、授信创新,发挥数据、交易和物的信用价值。基于供应链交易数据、税务数据、人行征信数据、商品价格数据等数据集合,以大数据风控模型审批为主,线下人工审批为辅,激活交易信用,盘活物的信用,释放数据信用,创新供应链上下游客户授信审批方式。
图1:供应链金融驾驶舱展示
4、技术赋能,打破信息不完整、不对称的风控难题。深化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金融科技研究与应用,迭代完善风控规则和模型,持续提升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风险智控水平,满足确权、额度匹配、控物等风险管控要求。
图2:供应链金融技术赋能
图3:供应链金融风险监测
5、多方协作,共建供应链金融服务生态圈。构建政府、链主、链企、金融机构、技术公司、咨询机构等六方合作模式,围绕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山区26县、“产业大脑+未来工厂”等重点领域,统筹优化配置资源要素,为企业提供采销、仓储、租赁、分期还款、存量资产盘活等多跨场景金融服务,推动实现生态共创。
项目效果评估
从全国总体情况来看,截至2022年12月末,浙商银行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应用在电气、汽车、钢铁、基建、通讯、消费品等28个行业形成差异化解决方案。累计为国家电网、吉利汽车、河钢、中国铁建、中国移动、蒙牛等1226家核心企业提供融资2200多亿元,融资余额1001亿元,较年初增长728亿元,累计服务产业链上下游客户18247户,较年初增长10548户,符合普惠标准的占比超80%。
从浙江省内情况来看,通过对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应用的推广和合作,助推浙商银行全面提升省内市场地位和影响力,全面重塑形象。
1、实现省内业务快速增长。截至2022年末,为省内323家供应链提供业务余额为263亿元,较年初新增176亿元,累计服务上下游客户数为4826户,较年初新增2393户。
2、多点开花打造可复制样本。聚焦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十大标志性产业链、产业大脑、山区26县产业集群等重点领域,全力推动,深入实践。
1)助推省内十大标志性产业链。结合不同产业链的需求特征,围绕以海康威视、公牛精密制造、卧龙电气为核心企业的数字安防、电器制造、智能装备等标志性产业链上中小微企业赋能。目前在十大标志性产业链中,供应链金融实现100%全覆盖,融资余额194亿元,服务客户数超3100户。
2)积极支持省内“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工程建设。目前已与全省产业大脑考核排名第一的电机产业大脑(舜云平台)开展战略合作,合作不到半年,累计签发金额达1.17亿元,在银行业内率先推出产业大脑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
3)强化支持省内薄弱领域。发挥数字供应链金融服务线上触达优势,大力扶持山区26县核心企业发展,目前已支持服务山区26县核心企业11家,累计为其产业链中小微企业投放金额10亿元。
3、应用服务输出。浙商银行已基于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应用向国网浙江、浙江能源、山东能源、山东高速、河北钢铁产业、浙银租赁等企业和平台输出供应链平台产品和服务,助力数字化改革。
项目牵头人
董佳艺 浙商银行总行科技创新部 总经理
项目团队成员
赵旭升、赵全、柴元晖、叶永杰、周可文、斯袁杰、林怡、王碧飞、吴文省、李方州、黄翀、唐诗、金鑫、刘辉、冯俊、温瑞龙、许海天、郑锦男、俞博文、杨倩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