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讯 >

董希淼:规模下降后银行理财业务应如何发展_焦点速看

时间:2023-02-22 10:22:52       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日前,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资管新规正式实施后的第一份理财市场年度报告——《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2年)》(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27.65万亿元,全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2.94万只,为投资者创造收益8800亿元,均比上年有所下降。2023年,银行理财应提升稳健发展能力和投资者服务能力,在迎接新挑战中获得新发展。

2022年是资管新规元年。这一年,银行和理财公司全面完成整改,理财产品基本实现净值化,银行市场发生了四个方面的变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是发展更加规范。理财业务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本质,推进存量理财压降和产品净值化转型,净值型理财产品占比为95.47%。与此同时,《理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等公布实施,监管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2022年6月和10月,监管部门开出理财公司和银行理财业务违法违规罚单,及时纠正不合规产品和不规范业务活动。

二是创新有序推进。截至年底,正式开业的理财公司已达30家,存续规模22.24万亿元,占全市场的比例高达80.44%。银行和理财公司大力推进产品创新,丰富差异化产品供给,推出养老、跨境、低碳等主题产品。特别是随着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扩大和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养老理财产品发展较快,存续产品50只,累计投资超千亿元。

三是波动有所加大。受内外部多重复杂因素影响,部分理财产品净值回撤较大,2022年3月和11月出现两轮“破净”潮,部分投资者主动赎回,理财产品存续规模有所下降,较上年下降1.35万亿元,降幅为4.66%。规模回落也与占比超过三分之一的现金管理理财产品整改有关。截至年底,现金管理类理财存续规模8.76万亿元,较年初下降5.75%。

四是投资者数量增多,偏好下降。尽管规模负增长,但理财产品投资者数量继续快速增长。截至年底,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为9671万个,较年初增长18.96%。这主要得益于理财投资门槛降低和产品不断丰富。但同时要看到,投资者风险偏好明显下降,一级(保守型)和二级(稳健型)的投资者占比上升,其他等级的均下降。

2022年对银行理财而言,的确是充满挑战的一年。随着我国调整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叠加前期一系列稳经济措施落地实施,2023年宏观经济恢复态势将不断稳固,银行理财市场在经历低潮之后有望迎来更平稳的修复和增长。基于长期视角,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整变化,居民资产配置中不动产比例或将下降,金融资产比例可能上升,银行和理财公司的机遇将大于挑战。

在前期风险偏好极低的投资者离场之后,2023年理财产品赎回压力已经大大减轻。但新的一年,银行和理财公司应认真反思与复盘,正视市场变化,进一步找准理财业务的定位。相比于公募基金,理财产品稳健性更加显著;相比于各类存款,理财产品收益性更加突出。如果理财产品能够较好地平衡稳健性和收益性,那么将在超百万亿的资管市场中发挥自己的独特价值,成为居民资产配置的重要选择。否则,银行理财可能将成为资管市场的“鸡肋”。

第一,提高对趋势的研判能力和应对能力。目前,部分理财公司采取摊余成本法及混合法,试图解决理财产品净值大幅波动的问题。但最根本的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升投研能力和培养投研人才,提升对宏观形势和金融市场研判水平,使投研能力更好地与市场变化和投资者需求相匹配。同时,要根据市场和客户变化,及时调整优化资产配置和投资策略。

第二,应进一步做好投资者分层服务。在加强风险评测的基础上,向不同投资者提供不同风险等级、期限的理财产品。如果投资者对理财产品净值回撤比较敏感,理财产品应更加突出稳健性,平滑净值波动。对高净值客户,则应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包括权益类产品。此外,去年部分R1、R2等级产品出现较大的净值波动,理财公司应查找原因,风险等级评定应更准确有效。

第三,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投资者教育。银行理财投资者教育具有重要性、紧迫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大量新的投资者进入以及市场波动加大,都对投资者教育提出更高要求。这就需要监管部门、行业协会、服务机构、市场主体、新闻媒体等协同发力。应在提高投资者金融素养的基础上,引导投资者全面看待市场变化,理性对待理财产品净值波动,逐步养成长期投资习惯。

下一阶段,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和改进理财业务监管,理财公司应提升专业化特色化发展能力,中小银行应加快发展理财产品代销业务。各方协同努力,共同推动理财市场高效灵活地服务实体经济,更好地满足投资者平衡风险与收益的需求。

董希淼系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国电子银行网专栏专家)

标签: 银行理财 投资者教育 资产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