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粤港澳大湾区处在内外循环有机耦合的枢纽位置,近年来金融市场开放及互联互通取得初步进展,但在资源要素流动和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仍需加以关注。
(资料图)
1月10日下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广州隆重开幕。会议期间,广东省政协委员、交通银行广东省分行行长唐朔建议,探索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融合,更好地服务大湾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唐朔认为,金融的互联互通,深度融合非常关键。通过加大区域金融融合力度,构建一体化金融体系和基础设施,能够进一步互补各地优势、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能,增强大湾区发展合力。
首先,推动大湾区金融融合,有利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赋予大湾区新的重要使命,探索大湾区金融融合,是发挥区域金融资源聚集优势、推动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发挥大湾区金融“枢纽”“试验田”作用、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其次,推动大湾区金融融合,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建设。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多样的制度环境,为实现金融资源高效率、国际化配置提供了优势条件。研究东京湾区、纽约湾区等世界著名湾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金融融合是湾区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推动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十分重要的一环是推进金融融合。
再次,推动大湾区金融融合,有利于加速国际金融中心枢纽建设。一方面依托港澳金融的辐射作用,带动内地更好更快地接轨国际规则,探索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同时借助港澳对全球资源的聚集作用,协同湾区内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链体系,激活区域经济活力;另一方面依托内地对港澳的支撑作用,推动金融要素有序流动和全球优质资源高效配置,以强大的供需双向支撑为“双循环”注入动力,构建集约高效的金融融合发展格局。
在唐朔看来,粤港澳大湾区整合了国内最有活力的市场、最完整的产业链条和最前沿的对外开放阵地,并拥有与国际市场相连的便捷通道,为金融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当前大湾区金融融合发展呈现三个趋势:一是空间分布多极化,金融发展在区位上逐步向港、深、穗等多核心演化,珠海、澳门等地特色金融模式也日趋丰富;二是金融业态多样化,由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传统业态为主,向绿色金融、海洋金融、金融科技、融资租赁、不良资产交易等多元化金融融合发展;三是互联互通成熟化,大湾区间的金融市场和基础建设互联互通成为金融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这三大趋势将助力大湾区金融加强统筹协调,深度融入国家改革开放大局,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进一步发展壮大。
基于此,唐朔建议,要积极推进大湾区金融深度融合,并从五方面阐释了融合路径。
一是推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围绕“机构协同、市场互联、货币互通、产品互认、基建互通”,推进大湾区机制的对接和联通,实现金融深度融合。机构协同,主要是优化大湾区内金融机构的对接机制,降低异地协同壁垒,实现协同发展;市场互联,着眼于完善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运行的对接机制,实现市场互联互通,尤其要深化与港澳的金融规则对接、机制对接;货币互通,是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制度建设,提高人民币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产品互认,强调在政策框架下金融服务产品要具有普适性和流通性;基建互通,是推动“新基建”建设,利用人工智能、数据中心、5G网络等为大湾区金融制度创新发展提供保障。
二是推动要素互联互通。加快资本要素互联互通,发挥大湾区辐射效应和自贸区叠加效应,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范围;展开大湾区首创性的改革探索,探索突破粤港澳三地不同清算结算体系的壁垒,加速推动离岸金融中心建设,拓宽人民币国际化渠道,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如交通银行广东省分行抢抓政策契机,落地交行系统首笔境外融资租赁及首笔境外人民币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入,为大湾区企业拓宽了融资渠道,对促进粤港澳金融资产跨境双向流动具有先行示范意义。深化数据要素互联互通,依托数字化转型,提升数据资产的价值创造能力,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技术,创新跨境支付平台、推动电子支付标准统一,提高支付效率和支付安全性,加强数字货币在大湾区推广使用;加快推进重要平台建设,如“一网通办”、碳交易、单一窗口等平台建设,为促进跨境贸易、投融资结算便利化提供支撑。如交通银行广东省分行着力打造“指尖办事”银行,积极服务贸易新业态,上线“采汇e捷”市场采购贸易收结汇平台,为中小微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在线跨境金融服务,降低企业“脚底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三是提高金融开放能力。打造“账户通”体系,在监管的政策框架体系内,完善与大湾区发展相适应的账户管理体系,如NRA、自贸区FT和离岸OSA等,丰富“湾区通”产品体系,为湾区企业提供多元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务。如交通银行广东省分行紧抓政策机遇,积极推动贸易融资资产转让、货物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推出交行首个国家重点经济区域金融服务品牌“交银湾通”,服务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建设需要,为大湾区金融融合发展提供新动能。
四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大湾区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金融市场改革,提高资金融通便利水平,逐步开放港澳人民币清算行参与内地银行间拆借市场;优化“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安排;支持粤港澳三地征信机构开展跨境合作,探索推进征信产品互认等;把握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战略机遇,助力大湾区国际金融中心枢纽建设,服务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如交通银行全力支持大湾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在广州等全省10个地市首发CIPS收发器业务,打通跨境人民币清算的“最后一公里”,CIPS客户数保持广东市场第1,有效提升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广东实体经济效能,以实际行动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五是提升金融监管效率。鼓励金融创新和防范金融风险双管齐下,在风险可控和符合反洗钱要求的前提下,制定大湾区特色区域政策,精简流程,降低壁垒。加强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在金融监管中的运用,健全风险监测平台,实现风险识别的数字化,提高跨境金融业务监管效率。加强粤港澳金融监管合作,完善金融风险预警、防范和化解体系,切实防范跨境金融风险。
唐朔表示,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大湾区金融融合基础坚实、大势所趋。通过引导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推动要素互联互通、提高金融开放能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金融监管效率,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融合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支持大湾区现代化基础设施“硬联通”、国际机制对接“软联通”和粤港澳“心联通”,必将有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