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12月20日,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公布,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均与上月持平。这是LPR在8月下降之后,连续四个月维持不变。此前,市场关于引导5年期以上LPR下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的呼声较高,因此本月LPR维持不变低于市场预期。下一步,仍应继续采取多方面措施降低融资成本,有效激发融资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恢复。
从直接因素看,12月15日,央行开展6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2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75%、2.0%,均维持不变。LPR在MLF基础上加点而来,MLF维持不变,LPR下降的可能性较小。从政策执行看,支持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金融十六条”等一系列稳增长、促发展的措施已经出台,各地因地制宜加快优化调整住房信贷政策,其效果显现还需要一段时间观察。因此,当前可能并不是调降政策利率、引导市场利率下降的合适时机。
不过,本月LPR维持不变,主要的考虑可能是贷款利率已经较低以及内外均衡问题。今年以来,我国LPR已经下降3次,贷款利率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央行公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9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0%,同比下降了0.59个百分点,处于有统计以来低位。但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持续大幅度加息,总体上美元指数走强、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货币政策进一步调整的空间。从银行体系看,2022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7万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同比下降10.3个百分点。商业银行由于加大对实体经济让利以及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利润增速呈现断崖式下降,实现全年盈利目标压力较大,因此降低LPR的意愿相对减弱。
不过,叠加今年以来银行存款利率明显下降和两次全面降准,银行资金成本已经有所下降,减少加点仍有空间。从10月、11月金融数据看,住户贷款特别是住户中长期贷款增长乏力,是拖累人民币贷款增长的重要因素,反映出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仍然不足。应继续引导LPR尤其是5年期以上LPR适度下行,既减轻居民住房消费负担又激发企业中长期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更好地推动宏观经济稳步恢复。多数住房贷款重定价日为每年1月1日,12月5年期以上LPR如果下降,不但将有助于降低新增房贷的利率,也有助于降低存量房贷成本。这也是市场呼吁12月LPR下降的主要原因。从目前情况看,预计2023年1月或2月,LPR将再次开启下降的时间窗口。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 12月17日,央行副行长刘国强进而表示,明年货币政策的力度不能小于今年,需要的话还要进一步加力,对货币政策的要求可以概括为“总量要够,结构要准”。这样的表态相对积极。这表明,下一步阶段货币政策将稳健略偏宽松,重点在“精准”和“有力”两个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2022年,我国共实施全面降准两次,LPR下降3次(其中1年期共下降15个基点、5年期以上共下降35个基点)。按照“力度不能小于今年”以及“总量要够,结构要准”的要求,预计2023年央行将综合运用总量工具和结构性工具,加大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推动市场流动性更加合理充裕,继续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为稳增长、扩内需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服务。从总量看,降准、降息仍然具有较大的可能性。通过适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将为金融机构提供长期稳定的低成本资金,优化金融机构资金结构,并向市场发出稳增长、扩内需的明确信号。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7.8%,还有一定下降空间。同时,继续引导LPR适度下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负担,进一步激发有效融资需求。从结构看,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定向“输血”,实施精准滴灌,优化信贷结构。如引导金融机构发展科创金融、绿色金融,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加强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薄弱环节的精准滴灌。
当然,货币政策不是万能的,其作用的发挥还需要其他政策配合。应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统筹协调,实现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和社会政策协同发力、综合施策,并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大力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持续激发市场生机和活力,共同面对经济下行、疫情冲击及外部不确定性等多重挑战,努力推动经济和社会尽快回归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作者系秦农银行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国电子银行网专栏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