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激发市场活力为目标的湖北省盐业体制改革启动。
应城是全国最大的品种盐生产基地。4年来,在盐改浪潮下,应城盐企紧盯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给“一袋盐”注入新的元素,从煲汤、凉拌、烧烤的调味盐,到护肤、沐浴、清洗果蔬的日用盐,研发出500多个新品种,畅销全国20多个省份。
粉红色的颗粒,散发着玫瑰的清香,涂抹在身上,可祛角质、亮肤色,它的名字叫“玫瑰磨砂膏”。
谁能想到这样一款在网上热卖的女性护肤品,主要原料竟是盐。
在应城,盐的“七十二变”不再是稀奇事。
全省食用盐九成来自应城
应城因盐而兴,境内岩盐储量280亿吨,是中国最大的井矿盐产区之一。
从1962年开始,省、军制盐企业相继在应城建成投产,随后,制盐厂、化肥厂、磷肥厂、化工厂等县属盐化企业相继兴起。
在应城土生土长的老人们印象中,那些年,城里城外运盐车辆川流不息,满载的盐膏从最初的大块头,逐步变成了小块头。
应城市经信局副局长方畅介绍,经过多年发展,应城制盐企业和品种盐生产企业已达9家,产能560万吨,占全国总产能5.1%,全省九成食用盐来自应城。
应城盐业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多年来,我国食品盐实行计划管理和政府定价的专营体制,企业无需面对终端市场,只用把控好盐的品质,按计划生产即可。行业内,存在产能相对过剩、体制固化、效益难以提升等现象。
2017年11月,按照国家部署,湖北盐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出炉。方案明确规定,允许现有食盐生产企业进入流通和销售领域,批发企业也将可跨区域经营。
方畅介绍,这意味着盐业企业需要直接面对市场,在激烈竞争中创新求变、壮大自己。
固有规则被打破,企业需要重建竞争优势。久大盐业副总祝三平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建立新的销售体系、研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都是盐企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告别“计划”闯市场
中盐长江盐化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华彬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他会带着团队,与消费者直接面对面。
位于应城市长江埠的中盐长江盐化营业厅,摆放着各式各样包装的盐产品,电子显示屏滚动宣传,蒋华彬与同事们热情地向围观市民宣传推荐。
该营业厅的开放,是中盐长江盐化从“计划”走向“市场”的一项重要举措。
中盐长江盐化建厂51年,是中国盐业总公司旗下的子公司,曾经80%的食品盐通过计划出售。盐改政策的出台,让这家老盐企开始思考如何“卖盐”。
“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抢占一席之地,必须尽快建立一个对外开放的平台,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产品。”蒋华彬说。经过半年筹备,投入100余万元,营业厅于2018年5月28日正式开张。该营业厅每天零售量达25吨左右,还有福建、江西、湖南等地从事食盐批发的商人上门采购。
盐业体制改革,就像促进企业转型、产业升级的一剂良药。而在企业看来,这是最艰难的时期,也是抢抓机遇的窗口期。
益盐堂是一家民营制盐企业。以往,除省盐业集团指定的“计划盐”外,大多数产品被贴上其他品牌入市销售。新政策之下,获得进入零售领域许可,益盐堂不惜斥资亿元,邀请知名主持人汪涵代言,在央视黄金时段投放广告,成为首个登上央视的盐产品广告。多年“隐藏闺中”,如今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唱响自己的品牌,向外宣告“好盐尽在益盐堂”。
相对益盐堂的大手笔,久大盐业则选择线下拓展渠道。久大盐业也是一家老牌盐企,一直致力于培育自己的销售团队。祝三平介绍,公司在全国28个省市、650个县建立了自有营销渠道,同时与多家连锁商超合作,深耕区域市场。
新的合作模式和业态进入食用盐产业。双环、益盐堂等企业纷纷在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注册店铺,更新发布品牌及各类产品。
科技创新添“盐”色
在许多盐企看来,建立全新的销售体系固然重要,提供市场青睐的产品更显迫切。
益盐堂是最早“觉醒”的企业之一。早在2009年,企业敏锐预感盐改是必由之路,伴随消费不断升级,盐的个性化需求一定会越来越旺盛。
公司研发负责人王丹枫介绍,公司平均每年研发资金投入1000万元以上,以“健康盐”为理念,研发系列新品种。
走进盐益堂产品展示厅,仿佛进入一个“盐的世界”——有井盐、海盐;有孕妇吃的高钙盐,有学生吃的轻盐;有煲汤、凉拌、烧烤用的调味盐,还有到护肤、沐浴、清洗果蔬的日用盐……共有十大系列、500多个品种。
“湖北人喜欢吃虾,我们当前正在研发‘洗虾盐’,预计明年3月亮相市场。”王丹枫说。
益盐堂还在全国范围内布局上下游产业,从盐产品到调味品、添加剂、包装材料等领域,不断延伸产业链条。
默默耕耘,益盐堂终于迎来春天,去年公司营收达3亿元,商标和专利超百件。
有核心产品,才有竞争力。随着食盐市场放开,更多企业把精力投入到研发产品、提升品质上。
中盐长江盐化累计投入1.1亿元技改,改进节能环保工艺,更换新型包装,让产品更迎合消费者需求。该公司将盐灌入竹筒中,用黄泥巴土封口放入炉灶中,以松树为燃料烧到1300℃提炼出竹盐。该盐清香味纯、营养价值高,投放市场后反响较好,产品供不应求。
去年4月,全省唯一一家盐产业研究院落户应城,它针对行业的痛点、堵点,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等。如今,9家应城企盐共享这一科研平台。
科技加持,“盐”色精彩,古老产业正焕发出新的生机。(胡琼瑶 冯璇 李梦婷)